老屋變民宿 鄉村成景點 四通八達的硬化路,整齊敞亮的小樓,油綠蔥翠的竹林……這是海南日報記者近日在??谑忻捞m區演豐鎮演東村瑤城村民小組看到的畫面。 海南日報記者到村里時,74歲的村民符尊芬正在老年活動中心和老朋友們喝茶、打牌,“我每天吃完午飯就來老年活動中心坐一坐,這里有空調、牌桌、健身器材和圖書,還有一群老伙伴,每天不到吃晚飯的時間,我們都不舍得回家?!?/div> “有時候村外的朋友過來,家里坐不下,我也引著大家來老年活動中心,這里有公共廚房和餐桌,我就在這里做飯,招待客人們?!狈畔率种械牟璞?,符尊芬高興地說:“今天上午這些朋友過來,我專門帶他們過來感受一下我們新農村的變化?!?/div> 在瑤城村里待了一輩子,符尊芬說,過去的村子可沒這么好,“村路是土路,沿途都是家禽糞便,又沒路燈,白天埋頭干工,天暗下來就收工回家待著?!?/div> 如今,瑤城村的種植業、養殖業、鄉村旅游業都發展起來了,村里的“三角寧”地瓜借助互聯網營銷,逐漸打響了名氣。村民們的廢舊老屋被專業公司打造成具有原生態特色的主題民宿項目,村民們不但能入股拿分紅,還可以在項目中找工作、賺工資。 硬件設施建起來了,演東村委會通過“一整合三服務”,統籌整合資源、發揮服務功能、發揮互助功能、發揮聚心功能,將原來廢棄的校舍建設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設置了老年活動中心、青山小站、村史館等12個功能場所。 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打通了,鄉村振興工作隊和黨員牽頭組織下,村委會廣泛招募村里的青年、鄉賢、各行業人士等熱心村民,成立宣講志愿服務隊、醫療志愿服務隊、環保志愿服務隊、文藝志愿服務隊等8支隊伍,精準服務村民的實際需求。 “我剛來鎮上時,每天到了下午三四點路上就很少有人了?!毖輺|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王燕軍告訴記者,2016年他來到演豐鎮衛生院當醫生,那時村民們依然保持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習慣。 為了豐富村民們的文化生活,鄉村振興工作隊常常組織開展各類比賽,比賽時村里更是人頭攢動、摩肩接踵。勞作之余,村民們終于不再只能依靠電視打發時間,生活日益多姿多彩?!安恢惯@些,我們還跟著志愿者們學做手工,不但能豐富生活,說不定以后還能靠這個手藝在家門口賺些錢呢?!睂τ谖磥?,村民王鳳珠憧憬不已。 村子美了,交通便利了,瑤城村也漸漸出了名,吸引了周邊桂林洋大學城的許多學生前來游玩?!按蠹叶及堰@里當作景點了?!蓖跹嘬娦Φ?,更讓村民們驚喜的是,海南師范大學不少學生主動定期到村子里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幫助老人打掃房前屋后的衛生,教小娃娃們唱歌、跳舞、畫畫。 生活和樂,符尊芬也越發愛上了這里。在城里發展的子女們個個都在市區買了房,輪番邀請他去城里同住、安享晚年,卻總是被他斬釘截鐵地拒絕:“我不去,村里現在啥都有、啥都好,環境好、空氣好、設施全,一點兒也不比城里差?!?/div> 令符尊芬意外的是,自己沒有去城里的念頭,城里的子女反倒樂意常?;貋硇∽∫粫??!澳銌栁掖遄拥降捉ㄔO得好不好?看看他們這些回來的年輕人就能知道咯!”符尊芬樂呵呵地說。(記者 習霽鴻 通訊員 王聘釗) |
© 2005-2013 0898.com GMT+8, 2023-11-7 16:35 , Processed in 0.032684 second(s), 16 queries .